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3周年之际,国家又一“大礼包”落地。日前,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8月29日《规划》全文正式发布。
(资料图)
相关阅读>>>一图读懂|《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规划》指出,未来河套合作区将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进而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而言,河套合作区将从以下三大产业进行发力。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发展
众所周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涉及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科技赛道,具有覆盖范围广、科技含量高、融合效应强等特点,将极大地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手段。抢占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就是河套合作区抢占制胜未来的战略高地。
《规划》指出,河套合作区要发挥好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加快建设5G中高频器件测试、先进显示研发验证、集成电路科研试验、高端芯片设计验证、半导体先进封测、微机电系统研发、机器人检测认证等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同时,着力开展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实现信息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突破,推动形成相关技术标准。
支持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应用
医药产业是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与此同时,生物医药也是深港两地政府共同发展的“潜力股”。香港坐拥世界一流的科技基建,在医疗健康领域研发实力强劲,而深圳的优势则在于背靠大湾区,政策支持和资本支持充足。
深港两地都有合作发展生物医药行业的“原动力”,而《规划》也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河套接下来将推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材料技术交叉融合,重点围绕药物及疫苗、基因检测及诊疗、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在生物科技中的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大力发展创新药物,搭建生物医药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支持全球顶尖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企业提供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
另一方面,河套将充分发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作用,加快推动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临床试验等规则与国际接轨,并试点放宽外资生物医药企业准入限制。
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前沿领域
当前,人工智能和数字正驱动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平台,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机,是河套发展的应有之义。
《规划》指出,未来河套将积极搭建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支持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图形处理芯片等基础软硬件开发,打造智能制造无人工厂示范基地、智能网联全无人自动驾驶公交应用示范区,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制定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框架体系,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试点示范。二是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规范应用,稳妥有序开展金融业务模式创新。三是加快建设深圳数据交易场所,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撰文】潘欣宇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