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假沉迷手机易被骗 各方落实责任是关键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磊
进入暑假,不少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增加,甚至实现“手机自由”,殊不知,不法分子也已盯上了涉世未深的他们。
(资料图)
前不久,兵团第十师北屯市公安局接到报警称,辖区居民向某的女儿唐某在玩游戏时,看到一条免费赠送游戏皮肤的消息,便进行领取。随后她接到自称游戏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称其扫码超时,导致账号无法使用,须在1小时内清除异常,否则就会被公安机关带走。
唐某听罢惊慌失措,当即按照要求向所谓“客服”提供的二维码扫码支付了20100元,待其告知向某后,向某报警。
“这是一起典型的‘免费送游戏皮肤’骗局。”陈芷馨说,此类骗局中,受害人年龄普遍在7岁至15岁,被骗金额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不等。
陈芷馨介绍,当前兵团各级公安机关联合辖区学校和社区,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反电诈宣传活动,希望通过警校家三方合作,最大程度提高孩子的警惕意识和防诈识骗能力。
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的三年级学生王某也遇到了上述骗局,好在她最终识破骗局。6月底,王某在玩某手机游戏时,收到一位游戏好友的站内消息,称其是警察,可帮她解除防沉迷系统,还能送她皮肤。
两人互加QQ后,对方要求王某避开父母与其视频,并要查看她的微信余额,同时发来了警服和手铐的视频,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便会被抓走。
“警察叔叔说从来不会送‘皮肤’给我们。”“对方显得很着急,我怕妈妈的钱没了。”王某说,她凭直觉挂断了视频,并报了警。
民警到达后,骗子仍在给王某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当民警接通后,骗子挂断了视频并删除了好友。
7月3日,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霍城垦区公安局镇江路派出所民警为王某颁发“反诈小助手”奖状。黄庆摄
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需要长期、持续进行,多方责任落实是反电诈的关键。陈芷馨表示,随着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警方宣传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也在加大力度,但同时帮助未成年人规避电诈风险,离不开学校、家庭、游戏方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019年以来,各大短视频、社交、游戏等网络平台陆续推出青少年模式;2021年6月开始施行的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也专门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明确要求。
对此,网易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从源头防控此类诈骗案件发生,网易游戏在《蛋仔派对》等游戏中内置疑似诈骗预警、诈骗阻断、诈骗举报等核心功能。“我们已组建反诈专项团队,多次推送反电诈科普公邮和登录界面强提醒公告,并通过反电诈漫画、情景短视频等方式增强用户反电诈识别能力。”该负责人说,目前已累计封禁涉诈直播间及短视频226个,解散游戏外涉诈聊天群371个。
7月17日,游戏平台向用户发布谨防诈骗的相关消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磊截图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江匀表示,家长也应该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她建议家长采用合理方式控制孩子手机使用时间,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从他们的心理需求出发,给予更多陪伴和支持。“千万不能直接把手机交给孩子后,就啥也不管了。”徐江匀说。
陈芷馨表示,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提高孩子的警惕意识,同时家长务必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重要物品,尽量关闭免密支付功能和刷脸支付功能,并定期更换支付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