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公益课,用艺术点亮乡村游
同样受到新生代游客关注的还有东莞一些由镇、村两级联合建设的古村落旅游景区。近年来,随着东莞相继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幸福村居,攻坚美丽圩镇,一批批环境优美、景色如画、人文气息浓厚的网红村(社区)涌现出来,不断刷新东莞乡村颜值。塘尾村就是其中之一。从2002年起,塘尾村先后获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4A级旅游景区。
8月27日,塘尾村迎来一批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来古村落上一堂孔琴学习体验课。讲课人是孔琴的研发者吴晓超。课堂上,吴晓超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孔琴的特点以及弹拨的方法。第一次见到新奇的乐器,孩子们听得也是聚精会神。“他们当中学过二胡、古筝、钢琴等乐器的不少,我明显感受到孩子们对孔琴的好奇。”吴晓超说,特别是在提问环节中,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的问题也带给他新的思考。
“课上,师生同学同唱,教学相长,非常开心,课后也是依依惜别,是一种很好的古村传统文化教学体验。”石排镇宣教文体旅游办副主任张丽姣负责“塘尾艺术家联盟”组织工作。据张丽姣介绍,今年暑期以来,来塘尾村上课、参观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截至目前,进驻塘尾的艺术家已达到13名,他们在村内开设13个不同主题或类目的文艺工作室,开展文化公益体验课。“在古色古香的地方,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是一种沉浸式体验,特别是在古村亲子体验传统文化,则更是一种别样的感受。”张丽姣说,今年暑期,塘尾村还开设了书法、陶艺等课程。
吴晓超对塘尾村通过引驻艺术家进村、推广弘扬传统文化的做法颇为赞赏。吴晓超说,作为一名新弹拨乐器的研发人,他游历过全国很多知名的古村落,感觉塘尾村保护比较好。他非常乐意在古村传承自己研发的乐器,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民乐的魅力。塘尾的艺术气息浓厚,书法、陶瓷等艺术家、音乐人可以在这里相互交流,创作出影响更多人的作品。喜欢这些作品的游客也会寻到这里,交流新知,带来消费,带动古村经济。
“用艺术点亮古村,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张丽姣表示,石排将通过在塘尾村内建设“八大园”,弘扬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文化,做“静经济”;外围则通过统筹空间,吸引文创企业,做“闹经济”,将镇内的产业工人群体转化成塘尾的古村游消费群体。同时,塘尾村还将继续通过古村,筑巢引凤,招引艺术家和潮玩设计师进驻,并且研究制定相应的人才福利和措施,真正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打造文创人才示范点。
政府多措并举助力市场活力提升
将视线由乡村移至东莞市中心城区。8月29日,在东莞市南城海雅百货、国贸中心各大商场,消费人群人头攒动。市民陈小姐表示,她听说周末东莞不少商场开展夏季服饰换季清仓活动,不少服饰折扣低至1折,当天,她跟闺蜜在商场逛了一天,一下子买了六件衣服。
据介绍,8月至10月是消费旺季,为激发文旅体消费潜力,东莞市举办了主题为“潮流东莞乐购文旅”的专项促消费活动。活动总消费券派送预算为1000万元,通过“乐购东莞”微信小程序陆续在8月11日、8月19日、9月3日、9月22日发放。第一期暑假专场派发额为360万元,第二期青少年开学季专场计划派发额为300万元。第三期中秋专场计划派发额为150万元。第四期中秋专场计划派发额为150万元。此外,还在8月25日、9月9日、10月1日根据未核销的金额进行重新发券。活动共吸引了300多家东莞重点文旅体企业商家参与,涵盖星级酒店、民宿、旅行社、音像书店、电影院、文化娱乐、体育运动、旅游景区、东莞非遗文化等类别,活动力度大,福利优惠多,以点带面,撬动整个文旅体消费大市场。
“除了各大景区积极创新外,市场的活力还离不开政府的纾困政策。”谈及东莞文旅市场,东莞塘厦镇一家旅行社负责人李先生如是说。据了解,2022年3月份,《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和困难行业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该政策共提出27条措施,纾解经营主体的困难、提振从业者信心。其中适用于文旅企业的有8条,具体包括:继续实施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扶持政策,进一步提高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80%的暂退比例;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委托旅行社开展党建、公务、工会、会展等活动,适当提高预付款比例等。
建议:
打造IP带动线上文旅消费
如何结合当下市场形势运营文旅景区?兼具音乐人和媒体人身份的吴晓超有自己的观点。他以塘尾村举例说,塘尾虽然引驻了艺术家,有了卖点,但是缺少流量,村集体收入上不来,主要原因还是景区给到游客的地方特产和服务太少,像丽江古镇、大理古镇等旅游景点,走上街就能将当地的特色以及吃住行一网打尽,但是塘尾却没有这样一条步行街,能够引流消费,让塘尾热闹起来。实际上,塘尾有了艺术家之后,就有了故事、有了艺术作品,但是缺少一个IP。可以考虑通过线上打造“古村中艺术家集体IP”,吸引关注,并链接艺术家作品以及当地特产和潮玩产品,带动线上、线下的休闲旅游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