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今天上午,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近年来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展情况,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对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据悉,我省是我国北方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沼泽、农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现有野生动物4900余种,其中有已记录脊椎动物602种(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6种,包括东北虎、紫貂、原麝、中华秋沙鸭、丹顶鹤、白鹤、金雕、虎头海雕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00种)。现有野生植物4000余种,其中已记录维管束植物2200余种(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为东北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39种1变种,包括对开蕨、朝鲜崖柏、红松、长白松、人参等)。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概括起来为“八个坚持”。一是坚持优化就地保护体系。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构建了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二是坚持完善迁地保护体系。持续加大迁地保护力度,积极建立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等较为完善的迁地保护体系,迁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成为就地保护的有效补充,多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和恢复。三是坚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统筹实施西部河湖连通、东部天然林保护、中部黑土地保护、松花江、辽河、查干湖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提升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连续19年保持良好水平。四是坚持加大监督力度。全力推进第二轮中央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组织开展野外巡护值守、清山清套清网活动和候鸟护飞行动,全力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力度。五是坚持协同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释放生态资源优势。北大湖、松花湖、长白山滑雪场接待人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位,查干湖、三角龙湾等旅游景点驰名省内外。加快发展医药、矿泉水、人参、食品、林产等绿色产业。全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谋划实施“陆上风光三峡”,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六是坚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以创建工作带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已有5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2个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走在东北三省前列。七是坚持完善政策法规。先后印发实施《吉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吉林省松花江、辽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吉林省自然生态保护“十四五”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系统化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八是坚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利用“生物多样性日”“吉林生态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共识。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