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调整优化本土经济结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日举行的“激情昂扬迎盛会 踔厉奋发谱新篇——喜迎党的二十大·我们这十年”平凉市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中,记者们深入基层,对平凉市崆峒区城市建设方方面面进行实地探访。
民生“加速度” 铺就“宽心路”“舒心路”
9月14日,记者一行来到南起崆峒大道,北至柳湖路的新科路,这条刚刚竣工的道路路面宽阔整洁,红线宽度25米,主车道15米,两侧人行道各3米,绿化带各2米,宏阔大气,宛若一条气派的“迎宾大道”迎接八方朋友的到来。
市民李玉林对新科路的改造赞不绝口:“这条路以前是条狭窄的土路,周边都是破旧的民房,垃圾遍布,路过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修了新路,看着就感觉心情舒畅,真是解决了老百姓出行的大问题。”
来到位于十里铺村的永顺路,这条曾经宽度不足6米,被称为“最窄马路”的道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铺设上了统一标准的人行道透水砖,在具有崆峒元素的路灯映照下,整条街区风格统一,和谐美观。
十里铺村村民王拉琴说:“以前这里路窄,也没有路灯,我们出行既不安全也不方便,自从把路修好,路灯装上后,孩子们晚上可以出来玩,我们也可以赶着去跳广场舞,生活越来越舒心了。”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城市“微循环”不畅,就会导致交通拥堵。平凉中心城区围绕新建“连通路”、改造“卡脖子路”、维修“坑洼路”,持续完善城市路网布局。2022年开始实施永顺路、和阳路等12条道路畅通工程,总长度约8.9公里,总投资约3.4亿元。目前,距离平凉中心城区12条“断头路”竣工的日子越来越近,其中7条道路施工已近收尾,具备通车条件。
“这些道路全部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重点路段道沿采用大理石材,绿化带采用景观式设计,路灯、井盖、护栏设计融入崆峒文化元素,每一条道路都能成为城市里靓丽的文化景观。”崆峒区住建局高级总工曹兴成介绍。
笃行不怠 城市整体文明形象显著提升
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平凉市城市活力公园,映入眼帘的就是绿树环绕,花草丰美,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为进一步丰富、满足广大市民休闲娱乐、体育健身需求,我们启动了城市活力公园建设项目,这个项目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心、一环、五区’。”崆峒区住建局副局长曹龙君介绍,公园建成后可为3000多市民的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提供保障。公园景观巧妙融入崆峒文化特色元素,在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宣传平凉,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
“坐了一天办公室,下班后,能在公园里放松一下、运动一下,感受感受大自然,我觉得更是活力满满了。”市民苟文鹏高兴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活力公园的建设也与平凉海绵城市建设相呼应。公园采用的透水混凝土,能很好地收集管理雨水,达到充分利用雨水的效果。
与此同步,平凉中心城区“五线五箱”专项整治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住宅小区的形象有效改观,中心城区的“蜘蛛网”乱象得到明显改善,空中视觉污染逐渐消除。(记者 段睿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