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是金融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打破城乡二元金融壁垒、推动乡村经济振兴、迈向社会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愈发的重要,普惠金融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与支持,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一、普惠金融的国内实践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围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推动普惠业务不断下沉、发展,激发社会底层内在活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普惠金融的实践上也探索出了一整套丰富有效的发展“组合拳”:一是货币政策角度引导利率下行,为普惠信贷的发展打好相适宜的“地基”,满足社会相对弱势群体对于信贷价格的需求。二是以各大商业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因地制宜,与所在地市、县域乃至乡镇的产业情况相适应,持续迭代合适的金融产品。三是从上而下围绕大数据、线上支付等金融信息技术,深化数字金融的应用与发展,构建数字普惠体系。四是从社会角度推动征信体系的建设,加大信用社会的宣传与教育,促进社会建立良好的信用观念。
二、中国农业银行的普惠实践
中国农业银行作为长期扎根“三农”领域的大型国有银行,一直以来致力于服务“三农”的重任使命。中国农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普惠发展相关要求,统筹规划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迅速组织建设普惠金融事业部门,不断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大力推进政企银合作,提升服务水平与降低服务价格并重,努力打通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精心创新服务,打造以“农户+个人+小微”精准服务对象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各种普惠“e贷”创新产品,实现专业、高效和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在这些努力下,中国农业银行的普惠业务持续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
三、普惠金融的实践成果
目前,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
从用信角度看,至2020年12月底,我国全国普惠小微贷款用信余额突破15.1万亿元,相比2019年余额11.58万亿元,净增3.52万亿元,增幅高达30%;2022年新增小微贷款平均利率相对2019年呈平稳下降趋势,仅约为5.1%;同时,2020年普惠小微贷款用信户数约为3230万户,相对2019年大幅增加近20%。
从金融覆盖率角度看,2021年我国的平均每1万成年人拥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将近2个,处于国际社会中上水平;地理覆盖率则达到了97%,相对以往仍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线上金融服务的普及率进一步提升,全国成年人使用率达到89.2%,较上年提升近4%,而且城乡差距进一步减少。
可见,我国的普惠业务已经基本实现服务客户数量进一步增加,金融信贷价格进一步下降,服务客户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兴未艾、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