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到现在也没明白,中国最大的白酒品牌——茅台,卖的不是酒,而是股票!或者说这是中国近20年以来最成功的一家投资公司。
从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以来,市值巅峰时超过20013.24亿元,而前后仅用了15个月而已。如果说到茅台曾经也遭遇过跌停的纪录,恐怕要追溯到2013年9月2日,不过上市以来的第一个跌停只持续了10分钟;第二个跌停则是距离如今最近的2018年10月29日,一举创下历年来的新低549元\股,市值蒸发800亿元。然而,联系到这些年茅台根本没有上限的涨幅,那些“有幸”买到茅台的投资者,无不是赚得盆满钵满,早早的享受到了股市带来的诸多红利。
(资料图)
在一系列资本的呼啸和股民的狂欢后,茅台突然急转直下,这又预示着什么?
01、持续高光后面临停滞?
原本已经缔造了中国股市多项神话纪录的茅台,在许多股民和投资者的眼中属于“不敢高攀”的对象,较高的购买门槛,不仅是它的白酒原浆,股票也如此。可意外的是,在高光了20余年后,近期的茅台突然在国庆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就出现4.62%的跌幅,在此后的10个交易日里,持续跌超10%,一直下跌12.23%,市值蒸发2000多亿。从最高点1860元\股跌到1648元\股,自2022年以来累计跌幅达20%,市值总计跌超5000亿元。
连续的股价下跌,是否预示着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一夜之间变天?实则不然,这种颓势并非毫无征兆,早在疫情期间,茅台就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跌幅;而在进入今年下半年,连续3个月股价下跌也是不争的事实。股价很大程度上是业绩的映射,茅台“封神”后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极度稀缺中,谁也无法预料哪里才是它的天花板,但新冠疫情似乎以颠覆性的席卷之势重新将市场洗牌,多年珍藏茅台酒的“投资认知”让其存量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需求量逐渐减少,经济衰退,消费萎靡,价格必然下滑。伴随价格下滑而来的销售停滞,疯狂增长后供大于求,“房地产现象”很可能在多个领域上演,会不会是茅台盛极而衰的信号?抑或是一个跌落神坛的分水岭?
无论是股市,还是白酒市场,或者品牌价值,茅台都“神”一样的存在,而持续高光后面临停滞,又是为何?
02、业绩并不差
在10月16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茅台前三季度营收871.6亿元,同比增长16.77%;净利润约444亿元,同比增长19.14%。有关部门专门为此做了数据分析,前三季度纯赚444亿元 ,约等于每天赚1.4亿元,一家日赚超过亿元的公司,本身就是个神话。
即使单论第三季度的业绩,营收295.43亿元,同比增长15.61%;净利润146.06亿元,同比增长15.81%,也足够亮眼。就在近期,更是以2.35万亿元的市值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各方面都表现“正常”,股价却突然失控,这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危机,还是有不可告人的内幕?
03、禁酒令引发的雪崩
作为穷人,你永远想象不到有钱人的奢侈,这就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而作为普通百姓,你永远不敢去想那些拿着公款吃喝的人究竟是怎样的挥金如土。
当年的茅台封神之路,公款吃喝绝对是最大的业绩来源和销售份额,而在最近,一份关于从严整治人情消费、杜绝公款宴请的禁令宣告茅台的“好日子”可能已经到头了。这份堪称史上最严的禁酒令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早在若干年前,各地严禁公款吃喝的条令已经明确,而茅台绝不是第一个受影响的品牌;相反,还可能是最晚一个才被列入禁酒的“国字号”公款吃喝专用品牌。善于见缝插针、投机钻营的资本向来嗅觉灵敏,第一时间嗅到不安,减持是必然的,随之而来的股价雪崩也就可想而知。
当年说反腐拯救了茅台,共务消费占比从之前的业绩30%降到不足1%,茅台也由共务消费成功转型为大众消费,但真实的数据恐怕并非如此。
结论:这些年茅台一手缔造的、经历的牛市可谓数不胜数,哪怕历经三次浮沉,依然稳坐“股神”头把交椅,业绩和价格也一直名列前茅,更是白酒名副其实的扛把子。出厂价一般只有969元的瓶装酒,批发价高达3000元,零售就更高,这样的高利润、高消费,又是谁在买单,谁在获利,其实普通人都心知肚明。一瓶酒买到几千块,引发股票也成了“奢侈品”,茅台一日不亲民,风险一日高悬,当逐渐泡沫,巨大利益背后的亏空,又有谁来买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