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的复杂局面,中国银行在刚刚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中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以金融力量助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8月31日,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36亿元(人民币,下同),税后利润、股东应享税后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86%和6.30%,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向境内实体提供人民币贷款突破1.0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支持实体经济的「八大金融」发展全面提速。
国有大行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今年以来,中行不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持续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和基础建设等领域的信贷投放,积极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截至今年6月末,中行境内人民币贷款增量突破1.0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制造业贷款增速15.64%,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增速19.97%,余额占比较年初提升1.3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050亿元,同比增速41.38%,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客户数近70万户,较年初新增7.7万户。「民营企业贷款、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分别增长12.54%、17.21%和67.00%。」刘金总结称。
「感谢中行,真是没想到在线提交业务当天就能放款,这笔资金可帮了我们大忙。」近日,某新能源企业负责人向中国银行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前期,在获悉该客户资金需求后,江苏中行积极对接,运用全新推出的「中银智链·融易信」产品,为该客户提供了在线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客户申请当日即完成放款,及时帮助企业获得纾困资金渡过难关。
近年来,中行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智能化在线化为重点、以多产品组合为基础、以开放创新为方向」打造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为产业链条提供金融活水,助力「保链、稳链」,为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注入源源不断动力。据悉,上半年中行累计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超过1.3万亿元的流动性支持,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超过1万亿元的表内外融资支持。
除了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中行还探索了基于未来成长性的科技企业融资模式。
北京亮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入选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深耕AR眼镜及其应用。公司希望获得更多信贷支持用于执行订单,同时替换已有授信,降低融资成本。最终,中行为亮亮视野审批制定了3000万元有提款前提的授信方案。
亮亮视野只是中行全力加大对「专精特新」、科创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的缩影。截至目前,中行已为超过1.8万户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支持3400亿元,其中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1万家,授信余额超1700亿元。
顺丰集团是国内领先的民营物流快递企业,疫情期间,顺丰集团保证寄递渠道安全稳定畅通,在民生物资、防疫物资供应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物流保通保畅贡献积极力量。中国银行是顺丰集团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多年来保持密切业务合作。特别是在接到人民银行有关设立交通物流再贷款通知后,中国银行敏捷反应,迅速对接了解客户需求。针对快递行业人员密集、流动资金需求较为迫切等特点,中国银行依托再贷款政策主动让利,为顺丰集团发放多笔低息交通物流再贷款,金额合计5亿元,在满足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切实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为服务民营经济贡献金融力量。
据记者了解,中国银行通过贷款投放、债券承销、贸易融资等多产品、多渠道助力交通物流业纾困,上半年新增物流行业贷款投放381亿元,以金融力量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发挥跨境金融优势 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受境内新一轮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稳外贸压力显著增加,外贸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作为中国对外经贸金融服务主渠道银行,中行积极贯彻国家「稳外贸」政策部署,年初制定发布《中国银行支持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行动方案》,出台二十条行动措施全面助力外贸保稳提质。上半年,中国银行提供直接服务于进出口的本外币贸易融资3217亿元,增速达41%。
近日,济南某食品加工出口企业参加了山东中行进出口企业政银企对接会,了解到中行「外贸贷」等融资产品,随即拨通了咨询电话。山东中行敏捷反应,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当天开启授信绿色审批通道,用最短时间为该客户成功发放「外贸贷」300万元。
中行紧跟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陆续推出「中银跨境e商通」「中银跨境e采通」等创新产品,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发展注入金融动能,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在线化、智能化服务。
「太方便了!再也不用反覆跑银行逐个查询单据抄录单号了,至少节约了两个人的工作量。」广州某外贸代理企业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广东中行推出的「广采通」后由衷赞叹。作为一家有三千余客户的外贸代理企业,前期受疫情影响,资金回收效率下降显著,企业负责人心急如焚。得知情况后,广东中行主动送教上门,介绍广东中行在「中银跨境e采通」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推出的市场采购贸易收结汇微信小程序「广采通」,并手把手演示操作流程,通过在线化服务有效缩减了业务办理时间,解决客户移动办公需求。
此外,上半年中行组织开展「百场万企」系列活动70余场,主动为进出口企业送政策、送知识、送服务,为超过1.5万家参会外贸、外资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护航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量多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银行积极发挥国有大行责任担当,以金融力量全力以赴抗疫助稳,多措并举助力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有力支撑了小微企业对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作用。制定助企纾困措施,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
本报记者获悉,中行主动跟进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推出多项业务连续性保障措施,6月下发了新一轮延期还本付息通知要求,通过展期、借新还旧、无还本续贷等多种方式,给予受疫情影响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以金融支持。今年1至6月,共为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客户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超400亿元。
除了延期还本付息之外,中行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深圳、重庆、青海等多地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抗击疫情、纾困发展的具体举措和行动方案,从政策资源、平台对接、产品服务、特色场景、银担合作、减费让利等多个方面解决小微企业急难愁盼,与客户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彰显中行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上海,某生鲜企业积极组织运输车队保障群众所需物资配送,受订单激增影响,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中国银行获悉后敏捷反应,制定了「防疫保供贷」授信方案,开通防疫金融「绿色通道」,通过远程尽调等形式,快速为企业批覆授信额度,解决保供资金难题。中行通过陆续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抗疫情促发展十六条举措》《助企纾困十五条金融支持措施》等一系列帮扶举措,全力保障抗疫一线小微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数字化转型加速
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中国银行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级架构建设,提升金融科技和数据治理水平。「绿洲工程」企业级架构首批次顺利投产。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持续迭代升级手机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突破7300万,同比增长15.64%;企业手机银行交易客户数同比增长44.83%,交易额同比翻倍。丰富线下智能服务生态。智能柜枱「长三角智慧政务」场景全面推广,覆盖2178家网点、4612台终端设备、482项政务服务,实现长三角区域内政务服务异地可办、区域通办。
场景建设全面推进。「中银跨境GO」APP注册用户突破230万户,绑卡客户176万户,新获客占比22%;手机银行教育专区访问用户528万户、金融交易客户92万户;体育场景开展冰雪主题活动46场,ERP模式拓展合作企业1600余家,服务多地开展体育消费券发放活动;成功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委会,圆满完成数字人民币冬奥场景试点,数字人民币场景生态主要市场指标保持前列。公益互助养老平台新增注册用户20万户。
智能风控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中国银行持续健全与集团战略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架构,优化管理机制,加强风险排查预警和应急处置,构建智能风控体系,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前瞻性显著提高。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6月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2272亿元,不良贷款率1.3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83.26%。资本充足率16.99%,保持在合理充足水平。持续强化信用风险管理。主动研判潜在风险,全面摸清风险底数,建立滚动排查机制,组织对房地产、资本市场等重点风险领域开展排查。稳步推进不良资产化解。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指标保持稳定,外币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持续强化内控案防治理,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完善反洗钱及制裁合规管理机制,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行秉承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好金融发展之路,履行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以金融力量助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以高质效的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八大金融」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刘金指出,中国银行「八大金融」全面提速,发展潜力进一步激发。中国银行紧密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发挥多渠道融资优势,持续深耕「八大金融」,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科技金融保持良好势头,授信新增1375亿元,增速15.62%。为超过1.8万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支持约3400亿元。科技金融投贷联动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绿色金融影响力逐步增强,境内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73万亿元,支持全球最大单体海上风电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位列2022年上半年彭博全球绿色贷款排行榜中资银行首位。发行全球首笔基于更新版《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绿色债券,境内外合计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承销规模均位居中资同业第一。持续获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人第一名。
普惠金融不断增量扩面,普惠金融贷款新增2235亿元,同比增速41.38%。贷款客户数新增7.7万户。持续升级普惠金融在线产品,随借随还、续贷产品规模实现大幅增长。
跨境金融特色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结售汇、跨境托管等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稳居同业首位。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36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8%。提供直接服务于进出口的本外币贸易融资3217亿元,增速41%。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助力境外机构投资者在沪深交易所落地首批交易,跨境理财通签约客户市场份额超过60%。
消费金融为稳市场作出积极贡献,非房消费贷款新增241亿元,增速23.38%。满足房地产领域合理信贷需求,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24亿元。
财富金融基础更加雄厚,个人客户全量金融资产突破12万亿元,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突破2万亿元,境内个人客户全量金融资产、投资类金融资产增速均位于四大行前列,投资理财客户数同比增速超过10%。
供应链金融呈现新气象,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1.32万亿元,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贸易融资信贷支持1.06万亿元,优化升级「中银智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中银证券纍计发行央企供应链ABS产品规模行业第一。
县域金融取得新进展,研发「农机贷」「种业贷」等一系列创新产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涉农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分别为13%和30%。在6个县域增设机构,县域机构覆盖率提升至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