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赢合科技(300457)为海外某全球知名车企提供的首批涂布设备顺利出货,新一代高精度双层挤压涂布机将抵达德国,并投入其首条锂电池生产试验线。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共识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全球新能源市场迎来需求爆发。据GGII数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25%以上,这将带动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55TWh。叠加储能电池市场出货量,2025年有望达到1.85TWh,相对于2021年增长4.5倍以上。
(资料图片)
作为全球锂电设备第一阵营供应商,赢合科技自2017年开始,在扎实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又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紧抓全球市场增长机遇,出口订单规模不断获得突破。据行业媒体报道,凭借着强大的研发体系和产品创新能力,2021年,赢合科技从日韩、欧美共8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拿下宝马订单并成为其前段设备的全球唯一供应商。2022年,赢合科技更是斩获了来自德国大众及ACC的大宗海外订单,稳居国产锂电设备出口公司的龙头。
参与制定多项国内产业标准技术引领叫响海外市场
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赢合科技已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研发体系,拥有各项专利1348项,建设了完整技术创新体系各项专利1348项。由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及海内外专家带领的1900余名研发技术人员致力于锂电设备的极致制造,在涂布、辊压、分切、卷绕、叠片以及组装线等产品技术均实现了行业领先。公司自主开发的部分产品更是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同时,作为国内率先从事锂电装备智能制造的企业,赢合科技始终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及行业标准化的相关工作。近日,国家工信部批准发布了1036项行业标准(2022年第23号),其中第598项《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机》、第599项《锂离子电芯叠片机》是锂电设备关键产品的两项行业标准。上述两项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指导,赢合科技积极参与起草、制定。截至今年,赢合科技牵头或参与的行业相关标准已超十余项,对助推产业的积极健康发展贡献了作用。
赢合科技在研发创新、交付能力、资金实力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共同构筑了公司强劲的核赢合科技心竞争优势,核心产品已获得包括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LG能源等国内外一流客户的充分认可,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产品美誉度及市场份额均不断升。
据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新签订单106亿元(含税),同比增长221.21%,位于同行业前列。公司前段设备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在部分头部电池企业里占比已超过50%。在中段设备方面,公司亦凭借定制化、集成化等优势,实现了订单与产值的倍增。公司亦是国内少数“走出去”,直接获得海外客户订单的国产锂电设备公司,先后获得LG新能源、ACC、德国大众等海外头部电池/汽车企业的青睐。
2022年5月,赢合科技在短时间内再次获得“电池空客”ACC公司新锂电设备订单,为其13GWh的法国超级电池工厂提供前段量产设备。据公开资料,ACC计划分别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建设三座产能为40GWh的工厂,2030年动力电池产能合计将达到120GWh。赢合科技与国际领先车企的深度合作,更是为赢合科技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宝贵的技术、经验优势。
上海电气深度助力产业链互补延伸
2019年11月,上海电气(601727)战略入股赢合科技。作为赢合科技控股股东,上海电气是中国机械工业销售排名第一位的装备制造集团。上海电气的加入有助于赢合科技积极把握锂电设备制造领域的发展机遇,合力打造新能源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标杆。
上海电气旗下公司德国MANZ是德国高科技设备领域知名的上市企业,MANZ的模切、叠片设备全球领先,与赢合科技的锂电设备业务协同性较强。对此,行业人士分析表示,上海电气在技术研发、行业资源、业务订单、金融资源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赢合科技决策快、反应快、积累了丰富的自动化系统集成能力,双方在自动化领域可最大限度优势互补。
2022年8月,赢合科技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全面投产。该项目作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于2017年8月落户仲恺高新区东江科技园,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投资总额30亿元,全面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100亿元。2022年9月,赢合科技更是创新研发出“短刀电芯装配线”,实现业内首家在组装线内全线应用磁悬浮搬运电芯,填补了行业空白。
技术与市场的有效积累,产业布局规模的科学拓展等优势综合发力,让赢合科技业绩实现稳步增长。2019年至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6976.44万元、238471.34万元、520161.89万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8718.26万元、19253.15万元、29599.9万元。
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赢合科技业绩继续翻番,营业收入实现661293.89万元,同比增长105.48%;实现净利润36032.5万元,同比增长126.21%。
有业内人士表示,赢合科技兼具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技术竞争优势和服务经验,这将为公司业绩爆发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全球电池企业加速海外产能建设,下游需求景气持续,公司前段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力,中段产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加速突破,有望迎来新的爆发增长阶段。
本文系企业供稿,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