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周 ,市 场 出 现 下挫。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周分 别 下 跌 0.67% 、2.42% 、3.44%。私募人士认为,本次下跌源自多重因素,但 A 股市场仍有一定韧性。预计未来 一 周 将 选 择 形 态 突 破 方向,结构性波动或较大。
杨德龙 (知名私募人士):
经济转型最受益的是清洁能源和消费板块
近期大盘反复震荡主要受到内外部利空因素的影响。从全球市场来看,美联储加息缩表节奏并没有减缓,虽然7月份CPI见顶回落,但是并不一定是趋势性回落。美国7月份核心通胀依然较高,现在欧美面临的是近40年来最高的通胀水平,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胀采取加息缩表的策略不会改变。今年以来美联储已经四次加息,从加息的次数来看,应该是超过市场预期的。所以我们看到在美联储加息缩表之后,美股也出现了反复调整的走势,对全球资本市场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国内经济复苏的力度有所减缓。经济复苏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年以来受到超预期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特别是二季度下滑幅度较大。下半年受到经济本身需求回升以及多重刺激经济的政策逐步落地,经济面有望出现一定的复苏,但是复苏本身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经济复苏趋势已经确定,但是强度并不高,也影响到A股市场整体的表现。
从资本市场的走势来看,4月27号大盘阶段性见底之后,在新能源大涨的带领之下出现了强劲回升,虽然反弹的过程则出现了一波三折,但新能源整体上还是表现强势,从底部算起很多新能源龙头股上涨幅度比较大。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前为数不多能够保持正增长的行业。而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实现翻倍增长,光伏、风电的装机量也出现了整体翻倍增长的态势。当然景气度比较高的行业也容易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或者现有的企业加大产能,这可能会加大价格竞争,像光伏组件领域出现的价格战,也体现出这样一个特点。但是决定一个行业发展的还是需求,行业如果需求旺盛,未来也能够逐步的消化过剩产能,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所以对于企业长期的发展的前景依然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从我国经济转型的角度来看,新能源和消费是两大受益的方向。前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掌握新能源自主权,摆脱对于进口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后者则是受益于消费升级和消费总量扩张。虽然受到三年疫情的影响,居民收入出现下降,失业率也有所提升,但是品牌消费品长期的竞争力依然存在。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之后,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也有望逐步调整,这可能会对消费起到比较大的刺激作用,压抑消费的需求也会回升。近期消费板块虽然没有强劲上攻,但是已经呈现出很强的抗跌性,在周三整个大盘大跌的时候,消费股多数出现了强势走势,甚至保持了上涨。这说明整体来看,消费白马股是值得拿来养老的品种。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取得长期投资的胜利,和长期以来坚定不移的配置消费白马股有关。近期公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二季度报告也可以看出,像传统消费公司可口可乐以及新兴消费公司苹果,其实都是给巴菲特带来长期回报的公司。消费是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只不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受到影响。比如说在经济增速低迷的时候,消费的增速也会下降,但是不至于负增长。除非个别的季度受到疫情管控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消费股出现了业绩同比下滑,但是一旦放松可能就会出现恢复性增长。在经济向好的时候,消费股往往也是会保持比较高的盈利。
陈远壁 (知名私募人士):
传统行业能否接力成长股?
这一周市场整体呈现出跌势,调整的源头是之前领涨的新能源和科技等成长股,而消费、大金融和传统能源等传统行业板块则轮番逆市。那是热点和风格切换在来临?可能性很小。市场要止跌企稳还得靠成长股引领,四季度主要还得看成长股行情。
近几天天然气+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酿酒+食品+旅游等消费、保险+银行+券商等大金融轮番表现,他们基本上都是沉寂了许久的传统行业,久违的超跌反弹让很多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其实他们都是轮动的角色,而非要引领市场转好。首先,从表现来看并未有持续性,基本上是涨一下隔天就调整了的节奏。其次,并未能撬动市场,相反还压制了个股情绪,他们异动的背后是个股亏钱效应越来越明显,意味着起到的是搅局作用。甚至于周四他们带动大盘反弹1%时盘面个股依然很脆弱,涨大盘不涨个股其实就是虚假繁荣。那些传统行业带来的虚假繁荣并未带来个股的人气和赚钱效应,而周五传统能源+券商等板块一跌,市场却又是指数与个股齐跌的走势,意味着是涨带不动市场而跌却拖累市场的角色。
那些传统行业板块中传统能源的活跃度相对高一些,但这一块从逻辑上来看是很难接力新能源的,因为新能源才是未来。而石油价格这几个月还是跌的,欧洲天然气价格再怎么涨其实与我们没什么关联,之前可以炒高温天气,而如今高温天气也即将过去。当然存在即合理,毕竟市场没有领涨主线时很多板块都会轮动,可以偶尔炒一下但绝不能入戏。当前基本上属于情绪性短炒,节奏很快,故而周四大涨后周五就不行了。而大金融和消费那些,都只能说是轮动,而谈不上确切的机会。像消费可以说是三季度以来一直偏弱的一块,那是行业现状决定的。消息刺激下偶尔能脉冲下,但基本上是很快就了事的节奏。券商等大金融则是连续几天充当了搅局的角色,每次他们一拉个股就纷纷跳水,那是为了护盘而护盘却加剧个股恐慌的表现。总体而言,当前主线不明,没有明显能格局的方向。传统行业能否炒出行情关键取决于政策,没有重磅政策支撑的话光靠主观想象是没多大潜力的。
成长股最近之所以调整,主要是炒久了位置偏高的缘故,而非逻辑生变,另外中报密集披露的关头有业绩方面或趁利好兑现的担忧。位置偏高,可以换一批低位或者调整充分的标的来炒,只要高成长的大逻辑大方向还在。至于中报,下周是中报密集披露的最后三天,意味着上半周在中报密集披露下个股的两极分化还会很严重,一些业绩地雷股会冲击市场。不过下半周开始市场就将进入业绩真空期,那时成长股行情大概率会卷土重来,而以传统行业为主的业绩股则会伴随着业绩预期的过去而吸引力下降。
市场要真正走好还得需要想象力更丰富的成长类题材来引领,高成长和高景气的逻辑才是决定股价上涨的关键,而不是因为哪个板块位置低就该炒一波,恰恰相反多数跌跌不休的板块正是因为行业基本面差的缘故,那是行业的周期使然。做投资不论是短线投机还是价值投资,无外乎跟随大趋势,尤其是行业高增长的大趋势。看趋势,大方向就得看成长股。成长股涉及方向很多,当前主要是光储等新能源、锂电、VR等科技、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等,这些短线都步入了调整态势,但调整不是结束,而只是获利盘清洗的过程。像新能源是牵涉资金最多的热点,虽然炒久了后再全面性主升的可能性不大,但内部的分支或某些细分方向还会轮番表现,侧重点宜放在新方向新面孔,而别死较真在那些早就炒上天且又已经转向了的股票。
黄智华 (资深投资人):
下周将选择形态突破方向
本周大盘继续蓄势整理。从市场走势看,沪指近期总体围绕30日均线、60日均线波动蓄势,今年4月27日见底以来呈现区域收敛整理形态,上边压力线为7月5日3424点、8月17日3296点等阶段高点连线,下边支撑线为4月27日2863点、8月4日3155点两低点连线,本周既受压于形态上边压力线,周三呈较大下跌,而周四又在下边有所抵抗回稳,周五反弹乏力,目前进入收敛整理形态末端,未来一周将选择形态突破方向,不过由于在形态末端选择突破,估计上下波动空间不会太大,但结构性波动或较大。
目前沪指30日均线、60日均线和半年线交错横走,趋势不明显,估计大盘持续上行和下行动量有限,阶段上或仍围绕这些均线波动蓄势。
今年7月11日下跌缺口目前与2021年12月13日3708点与2022年7月5日3424点两高点连线交汇。在该压力连线和年线未有效放量收复前,市场波动估计仍较为反复。
目前市道个股较为波动,不少今日涨的,次日调整,所以在振荡市下,不宜盲目追涨,对一些有资金参与的板块可逢低择机介入,而反弹抛出,或干脆观望等待机会。
煤炭、电力、消费、保险等板块本周相对较活跃。中秋将至,消费板块有所走强。不少白酒股经过近年调整,估值已降低,部分动态市盈率达20多倍,具一定投资价值。
受保险行业上半年投资收益率或好于一季度消息影响,A股保险板块本周逆势拉升,部分保险股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值,或逐渐迎来战略性机会。
8月以来,煤炭板块表现强势,有分析表示,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电力供需形势相对紧张,部分流域来水严重偏枯,进而水电方面出现较大的下滑。叠加空调降温负荷增长,火电需求攀升,对煤炭需求构成较强支撑,因此煤炭板块整体走强。
券商分析认为,当前正处在煤炭经济新一轮周期上行的初期,预计2至3年内煤炭价格中枢将持续上行。煤价淡季企稳,煤企业绩确定性增强,叠加高股息特征,促使煤炭板块配置价值凸显。此外,煤企无大规模资本开支计划,分红意愿较强,2021年煤炭企业分红比例可观,股息率较高。按照 2021 年分红比例测算,股息率高达7-14%不等。高股息特征,防御性优势显著。
玉名 (私募基金经理):
市场背后的热点逻辑更关键
周五走势又是相对平淡的,冲高回落。预测本周区间时,图解的是“120日线—3300点”,8月24日虽然有击穿120日线,但主要来自于尾盘的恐慌,而8月25日,三波反弹,最终收复120日线,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走势算强算弱?玉名认为都谈不上,8月11日之后,就是没有新的因素,区间中消化中报,热点切换而已。实际上,修复和调整应该是同时进行了,调整还是对于机构重仓股的调仓因素,这种跳水后,很多机构是明确了相关品种扎堆后的泡沫。修复,是源于指数击穿120日线后应该是有反抽的,同时一些错杀股应该也有反弹。实际上,在8月24日跳水时,虽然两市9成个股下跌,而跌停股、大跌股,都来自于机构扎堆股,这些旧热点的调整压力始终较高。
因此,要关注这些品种的修复,以及资金从旧热点流出后的新热点酝酿。个股方面,分化严重,光伏和汽车等大热行业,也包括类似炒作的Chiplet、先进封测等概念,很明显,宁德倒下之后,热点是一个切换,避高就低现象明显(7月,新能源、汽车等就有一个从反弹转向震荡的走势,随后宁德预期中报较好冲高一波,对旧热点进行了续命)。此外,周五先有一个特征是周四拉升比较猛的,港口、煤炭、油气、也包括东北、国元证券两只证券股,都是明显的调整,这个让周四追涨资金是有一个被套效应的。因此,近期投资者博弈时不能盲目。
分析是见仁见智的。对此,我们不会评判什么,没有所谓的哪个对,哪个不对,任何解读都是来自于中报本身的真实数据。只是说从自身角度,有一个分析和判断。最终都是靠市场去验证,每个人记录自己的研究,然后走自己的成长。做了就有收获,没做的,只是看客,就没收获。行业的强弱变化,一定不会是突然的,而是有过程和积累的,这个就需要靠投资者不断地学习和堆积,最终才能实现提高。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碰到一些消息因素,有投资者就会认为是消息导致的个股涨跌,真正决定价值的因素是在很多股民视野之外的,包括介绍有效数据获得的渠道等,供大家研究。首先,官网数据,这个比较权威,也是第一手材料,但需要积累和筛选。其次,自己记录和梳理,某一个节点意义不大,要坚持形成数据库才行。第三,专业论坛,彼此之间切磋,会有数据交换,有些关注点比较新颖,拿自己的研究去和人家交流。第四,上市公司的公告,这里面也是有很多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