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观点】首先论语开篇三句应当作一个整体阅读理解,不应拆分。这三句其实就是孔子向大家介绍了学习的三个境界:学习的初级阶段是能够学知利行在学与习中收获个人满足感与愉悦感;学习的中级阶段是学有小成能够引来远方的同学一起谈学论道并从中感受学业精进的快乐;学习的高级阶段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毅力与勇气不被他人他言所限为求知而求知一往无前。
【解读】孔子说:将学到的知识在合适的时机赋予实践,不会让你感到满足愉悦吗?当自己学有所成可以吸引远方的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同修论道,不会让你感到更加快乐吗?就算你的学问不能经邦济世不被世人认可,但是心不生怨继续求知求索,这难道不算君子(无冕之王)吗?
【致用】一、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帮助孩子时习而不是代替孩子时习:首先帮助孩子规划好写作业的时间,不要要求一气呵成,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状态进行时间切分,保证孩子在每个时间段内都是专注且高效的。并且在孩子写作业时不去监督打扰,让孩子自己去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学习的满足感。
二、家庭教育中孩子写完作业一定要给予正向评价:我们很多家长更习惯做的消极批评而忽略的正向鼓励,当孩子写完作业应该及时的给予认可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自信心。对于做错的地方平常心对待,和孩子一起找到原因改正即可。
三、只有你自己能够决定你的社交圈层,你在某一“方”有多少成就就能吸引多“远”的朋友。
四、当别人不理解你或误解你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愠”,因为怨是万恶之源,你一旦心生愠意那么理智、涵养就会离你而去。面对不理解只要能克制自己心生愠意,剩下怎么做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