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七百六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太陽臟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余也。錶裏當俱瀉,取之下俞。”——《黃帝內經·經脈別論》
(相关资料图)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我们先来看原文∶ “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 这段话非常短,意思也非常明显,我先带大家从头到尾过一遍。
第一句话就是“太阳脏独至”,独至就是偏盛的意思,也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这条经脉的经脉之气是偏盛的。张介宾注解:“言藏气不和,而有一藏太过者,气必独至”。之前我们讲脉诊的时候也专门讲过,一经之脉独至这种情况。 这一段重点是讲某一条经脉经脉之气偏盛所带来的身体不适还有病症都是什么?足太阳膀胱经这条经脉如果是独盛的话就会发生三种情况,一种是厥逆,第二种是喘息,第三个就是虚气逆,虚气逆就是虚气上逆,这是气往上逆这种情况。 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阴不足阳有余的缘故。
阴不足阳有余什么意思呢?阴指的是足太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是指的阴,也就是肾阴不足,膀胱经的阳气有余,怎么去治疗呢?叫做“表里当具泻,取之下俞”。无论是表经还是里经,表经是指的足太阳膀胱经,里经指的是足少阴肾经,无论是表经还是里经都应该用泻法,这个地方的泻法是用针法。大家注意,《黄帝内经》大多数的治疗方法基本都是落实在针法上,有少量落实在灸法上,再少一些才提到用药,用砭石、刺血这种方法,但是大多数都是用针灸的针法。
针法有补有泻,补法相对来讲刺激就比较轻,泻法大多数都是重手法。一般来讲,用针刺的方法疏通经络,我们基本上都是用较为强的刺激来疏通经络,如果是补法就需要用相对来讲比较轻的、柔和的手法来补充这条经脉的经气,这个地方讲的就是泻法,相对来讲刺激量就比较大。 也就是针刺进去之后,可能提插捻转的幅度会比较大,患者的感受就会特别明显,会感觉到酸麻胀疼,这是得气。 再就是得气之后的感受,有的人针刺之后得气的表现是酸,酸不是疼,有很多小朋友说很疼,其实这个疼里边包含着酸、麻、胀还有沉重,就是这一针扎上去它会非常沉重,当然疼是它的主体的感觉等等不能用疼来概括所有的这些细节,有的针法是偏酸,有的是沉重,有的是麻,还有的手法是过电的感觉。我们要是扎委中穴,刺进去得气之后,他会感觉到就像一股电流一样,一下子通到脚心了,有的是通到脚尖,有的是通到腿肚子。总而言之,痛的位置不一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得气。
我以前在山区给老百姓针灸,尤其针腰痛的时候就喜欢用委中穴,在膝盖后面,腘窝内,只要是扎对了之后,不仅是酸麻胀重,还会有过电感。这种感觉一旦出现之后,你让这患者过一会再从床上下来,他就会大幅度的减轻腰痛的感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用针灸的方法疏通经络。有大量的人腰疼是因为干活或者姿势不当所导致的腰肌劳损,或者是腰椎的一些问题,从中医学的眼光看来,这都属于气血不通,或者叫做经脉不通。 用针灸的方法就可以疏通经脉,经络疏通了之后,肌肉紧张解除了,腰椎也能得到很好的修复和复位,这样疼痛就消失了,他就会感觉非常轻松。
但是这时候你一定要叮嘱患者,回家的时候怎么样的动作容易导致复发,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动作。比如我们要捡东西的话,有很多老年人他喜欢弯腰捡,腰一使劲,核心不稳定,腰弯下去使不上劲,整个腰椎又一次受伤,就很多人都说我就是搬了个花盆,一下闪着腰了。其实这个闪着腰是什么概念呢?闪腰其实就是整个腰腹的核心没有稳定好,一瞬间腰椎可能出现了一个小关节的错位,这个错位看似很小,但实际上有可能压迫神经,就会感觉非常疼,就会觉得好像闪着腰了,一下就动不了了。 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从中医学的眼光看来就是经络不通,不通则痛。 咱们治疗方法就是用针灸或者艾灸的方法都可以进行治疗。
刚才我说的是针法只是举了一个例子,有的人适合扎昆仑,有的人适合扎太溪,有的人适合扎手三里,曲池等等这些穴,其实某种意义上都能治疗腰痛,你得进行辨证取穴。同时再进行艾灸,艾灸怎么办呢?艾灸就相对来讲简单,就是在哪里疼灸哪里, 因为艾灸本身它可以活血化瘀、温通经脉。 你用你用这个点燃了艾柱或者是艾条灸局部。如果是有灸感的话就会感觉一股热流进入身体,把经脉给温通了,你再下地活动就感觉腰轻松很多,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总而言之,中医学的思路就是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疏通经脉这样的思路来治疗这样的问题,这是咱们讲针刺的时候顺带讲的内容。 (今日头条 ) 一般来讲就是在疏通经脉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用的是泻法,也就是比较强的刺激。进针之后你会提插捻转的手法比较重,患者体感就会有特别酸麻胀重或者过电的感觉。 (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七百六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 彭鑫,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